8月16日,由湖南省法学会民营经济法治研究会、湖南省不动产商会、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,湖南省民营企业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课题组、建纬全国刑事委员会、上海建纬(长沙)律师事务所共同承办的“民营经济促进与刑事保护问题学术交流会”在长沙隆重举行。本次会议聚焦新形势下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痛点,汇聚湖南省法学专家与建纬各分所律师精英。上海建纬(成都)律师事务所合伙人、刑事业务部负责人胡连林律师率本所刑事业务团队受邀出席,并以《破局执行难:刑事律师如何激活拒执罪的“刑民协同”力量》为题作主题分享,其提出的系统性探讨和实战策略引发全场深度共鸣。
直面司法顽疾:执行困局呼唤刑事利剑
胡连林律师开篇即亮出严峻现实:胜诉判决沦为“法律白条”,“执行不能”案件持续堆积,企业主转移资产后“躺平”、债务人虚假离婚避债等现象愈演愈烈。当查封、限高等传统手段对隐匿财产、对抗执行、消费转移等多类型“老赖”日渐失效时,刑事律师必须扛起破局重任。
新规破冰:全流程操作指引激活“沉睡条款”
面对困局,胡连林律师深度解读2025年两高一部重磅新规如何重构拒执罪适用体系。他强调,《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》直击“立案难、移送难、程序空转”三大痼疾——通过“30日刚性审查时限”终结公安机关受理拖延,让案件移送进入规范化轨道;以“清单化证据移送标准”打通刑民程序梗阻;最具突破性的是建立“侦查与自诉”双轨查控体系,封堵“程序推进中财产转移”的漏洞。
律师行动指南:执行案件中的刑事律师双重角色定位
胡连林律师结合本团队实战经验,提出刑事律师破局执行难的双重角色定位。
一是证据体系构建者,根据《意见》第四条的规定,律师在办理拒执罪案件时必须系统性地构建五类证据体系:从核实被执行人身份、整理生效法律文书,到穿透财产迷雾——通过财产调查、消费及经营状况调查等多重手段寻找隐形资产和关联交易线索,审计异常资金流向,形成“有能力执行”的关键证据链;最终将固定拒执行为与明确损害后果严密关联。
二是程序路径设计师,刑事律师需定制最优策略:选择公诉路径时,律师须高频推动法院移送案件并刚性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期限,对不予立案即时启动检察监督;活用自诉路径时,迅速启动程序,按新规要求形成全套自诉材料,并同步提交财产保全申请,最关键的是运用以刑促民的法律策略,以拒执罪倒逼债务人主动履行,显著提升执行到位率。
巧用“拒执罪”,将刑事手段的威慑力与民事执行的财产追索目标相结合,是破解僵局、实现客户权益的必由之路。上海建纬(成都)律师事务所始终致力于前沿法律问题攻坚,本所刑事业务部将持续探索,创新法律服务,通过激活拒执罪这把“刑事利剑”,构建刑民交叉的作战体系,真正击穿执行坚冰。
手机:18990123929 电话:028-85033400
邮箱:jianwei_chengdu@jianwei.com